纪达夫:三维的新型城市综合体设计 | media 美地行-九游会入口

如今,中国每年新增城市人口数量高达两千万,政府正在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并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也提出推进城市中以人为本的生活方式,通过建立新的城镇化系统,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提倡文化传承,创造智慧型、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包容性和高效率的城市,保留原有文化及地方特色。
 
  那么,有着外资背景的aedas(凯达建筑事务所)对新型城镇化的政策有着怎样的解读?在新型城镇化的大形势下,aedas又有哪些应对的措施?aedas主席纪达夫(keith griffith)在采访中告诉记者:“构建新型综合性城市枢纽将有利于应对新形势下的城市建设。”
 
  综合性城市枢纽将为城市建设出力
 
  如果说城市是一个由基础设施、建筑和空间交织而成的复杂网络,那么其所包含的社会和文化因素则更为错综复杂。这些盘根错节的网络具有强大的应变能力,可以在已有框架内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许多城市最初是由村落聚集而成,逐渐演变成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城市形态,这些村落共同组成了一个集活动、连通性和建筑形式于一体的无缝网络。随着城乡联合的进一步演变,城市形态开始逐渐完善,形成了一些重要的枢纽,将道路、公共设施及各个社区的共享资源集中在了一起。后来,城市中又陆续出现了如地铁站一类的设施,根据已有城市功能使用模式,设置在城市枢纽之内或地下,形成一个个综合运输节点。
 
  如果没有全局规划的引导,城市也许会均匀平铺地发展和密集化,并且受限于土地可用性、地方政策及社会压力,这些新发展的密集化区域会远离原有的城市枢纽。
 
  在纪达夫看来,综合性城市枢纽中的高密集化建筑将有利于发展多重地平面,让景观、光线和空气相互渗透贯通。具有渗透性的高密集化建筑拥有多层次公共空间,增加绿化和环境效益。而综合体建筑中的多层次各式公共空间则是根据环境量身打造,提高城市中心活力。
 
  同时,纪达夫还强调:“一座综合性城市枢纽建筑的成功诞生,与其说是技术结晶,不如说是艺术形式的具体呈现。全球化的综合体专业设计依赖于建筑师对人类行为、地域特点及所需建筑类型的充分了解,即只有对所服务的当地社会和文化具有深刻了解的建筑师才能做出杰出的设计。”
 
  转型与渗透
 
  作为北京的“卫星城”,昌平区在钟摆式的交通下成为睡城。交通高峰时刻北京与沉睡城市之间的交通成为造成北京交通拥堵的原因之一。昌平区旨在转型发展旅游业、教育和科技,成为一个创新的城镇。散乱平铺的密集化发展将对整个城市网格产生巨大压力,会威胁到城市的活力和已有城市枢纽的存在意义。在城市中合理分布的高密集化区域将会进一步激活城市生活,也使城市枢纽充满多样性,成为休闲活动及交通便捷的城市中心。对已拥有社交和商业中心的城市枢纽而言,基础设施的更新将更加便利,因而围绕这些城市枢纽的密集化发展优势显著。将高密集化群落设置在已有交通节点是最佳选择,可以减少出行次数和时间。现存的城市枢纽将被设置在公园和水体的周边,能够更有效率地进行密集化开发。
 
  由此,纪达夫认为,综合性城市枢纽将通过其渗透性、多功能性和多层次的公共空间,激活并连接整个城市。当然,在这种城市枢纽的新愿景下,建筑将具备高度适应性和多功能性,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展现都市的优雅氛围,同时,凭借丰富功能和高效连通,创造出活力四射、有焦点且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枢纽。综合性城市枢纽中的高密集化建筑将有利于发展多重地平面,让景观、光线和空气相互渗透贯通。传统的建筑受制于他们特定的用途,而综合体建筑却没有这样的桎梏,容纳了许多不同的功能,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
 
  其实,aedas为许多新兴的、正在都市化的城市做过设计,丰富的实践经验让纪达夫确信,高密集化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的紧密依存与和谐共生是非常紧迫的现实要求。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周详规划,让高密集化开发与现有活跃的城市枢纽相结合,才能让开发的价值发挥到极致。城市高密集化是一种复杂的开发形式,需要依托城市整体规划、分析和各方支持。“我们一旦明白了人们所需要的功能,就可以在这样的枢纽上建造这样多功能且具有非常高的适应性的建筑,这种适应性主要还是指其功能可以在未来做出相应的改变,而不是将其推倒重建。我们都知道大学里最重要的空间不是教室,而是连接教室的空间和通道,所以在我们的现代化综合性枢纽建筑中,最重要的设计之处还是公共空间,这些公共空间联系着不同的功能,就像黏合剂一样,这种互动性是没有办法发生在一栋超高层建筑当中的。因此,我们强调的建筑类型,需要连通性,有更多的公共空间,有更多的下沉式广场,有更多的屋顶花园。只有这样,才能让城市在不同的层级上有很多的连接点,然后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连接点扩散到城市的各个空间,同样,这也能让连接性和渗透性变得更好。”纪达夫说。
 
  综合性城市枢纽的三维特征
 
  一直以来,城市综合体的建设如火如荼,那么,aedas所提出的综合性城市枢纽建筑与城市综合体有哪些异同?纪达夫给出的答案是:“综合性城市枢纽也是综合体,但它是三维的新型城市综合体。”
 
  其实,综合体的产生就是为了呼应多功能的需求,过去的综合体开发很程式化,包括塔楼、酒店、办公和住宅,是一种传统的综合体开发方式,这种开发方式其最大的问题就是连通性不好。“然而,新型的综合性城市枢纽建筑实质上是用零售空间来做黏合剂,把所有的功能连接在一起,实际上这种零售空间也就是人穿行的流线。当然,我们也用建筑的形态来做黏合剂,因为功能不再单一了,这个形态也就有了自身的黏合作用,旧的是二维的,而新的则是三维的,是对二维的综合体的整合,更加注重流线,是真正意义上的整合建筑。更重要的是与传统的二维建筑相比,这种新型建筑的可适应性更强。而且就建筑的形态而言,其功能也是可以转化的,如果市场需求发生变化,酒店可以改做办公空间,办公空间也可以自由转换成住宅,而不是将其炸掉。”纪达夫说。
 
  诚然,对于综合性城市枢纽来说,其在设计之初就会考虑到运营及与基础设施相互配合的各种因素,毕竟这也是综合性城市枢纽建筑的唯一目的,既是为了未来的可利用,也是为了服务于基础设施的建设。纪达夫最后指出:“从传统意义上说,我们要通过一个枢纽来完成生活和工作的连接,并且还要考虑将不同的功能连接在一起需要怎样运作,这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当然,未来我们在推广这类建筑的时候,也会在实际研究的基础之上做设计的,尽管这些建筑并不是新生事物,但其是对社会已经产生变革和变革方向的观察,全世界范围内这种建筑的案例都有,我们正是把一个你看到的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整合。我是一个观察者,不是发明家。”
 
  纪达夫:aedas(凯达建筑事务所)主席
上海美地行营销策划公司
 电话(tel):( 86 21)62895289
网址:http://www.meidihang.com/

 

此条目发表在 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评论功能已关闭。